学校召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工作研讨会

来源:信息化办公室发布时间:2007-12-18浏览次数:5211

  12月17日,学校召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研讨会。副校长肖瑞峰,校党委委员、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小年出席会议,浙江省人事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副处长厉勇、浙江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孔志洪应邀出席会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有关学院分管人事工作的负责人以及博士点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肖瑞峰主持。
  研讨会上,厉勇介绍了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对浙江省吸引、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有关政策进行了说明,并对我校的博士后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孔志洪介绍了浙江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的工作经验,特别介绍了浙江大学在招收师资博士后方面的一些有益探索。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对学校即将出台的《浙江工业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浙江工业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待遇规定》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议及修改意见。
  肖瑞峰在会上作总结讲话。他指出,在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从无到有、从1个到2个、从创建到发展的新背景下,要求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工作应从重申报向重建设转变,要在进一步继续努力寻求扩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规模与学科布局的同时,把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内涵建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设立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意味着学校在新的起点上面临着新的考验,肩负着新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好,努力办出水平,办出优势,办出特色。
  肖瑞峰对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提出五点要求:
  一是要建立健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制度。要不断完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办法,创新博士后工作的体制机制,形成选人用人的良好机制,加大博士后工作的管理力度。各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努力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是要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扩大流动站知名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力度,扩大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国内外的影响,吸引优秀博士毕业生到我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学院、学科及合作导师要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方面的优势,加强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工作考核,强化博士后管理的激励机制,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三是要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设站的学科要积极探索自我发展的道路,努力承担高水平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使博士后研究人员成为学校科研工作的主要力量,高质量地完成预定的科研任务;建站的学院要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设立为契机,加强内涵建设,加快学科发展,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创造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做出贡献。
  四是要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各相关学院、学科要使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高层次人才蓄水池”,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崭新平台,把博士后研究人员作为教学科研队伍的组成部分,使博士后流动站成为吸引优秀人才来校从事创新活动的重要基地和学校选留优秀教师的有效途径。
  五是要充分发挥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辐射作用。已有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要为其他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申报与建设积累经验。学校其他学科特别是已具有博士点的学科要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有更多的学科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相关链接:
来源:
人事处 周国君
相关下载:
点击:
472

时间:

200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