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环学院深入开展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活动
来源:信息化办公室发布时间:2007-12-11浏览次数:5109
今年年初以来,生环学院党委提出“创特色支部,育精英人才”的学生党支部工作方针,积极创新、大胆实践,通过开展支部特色活动,充分发挥党建育人功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小支部模式科学设置基层党组织,缩小建制范围,便于开展活动,并设立生工学科、环境学科2个党总支,每个学科党总支都包含对应的教工、研究生、本科生支部,增进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的交流互动;强化学生党员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将支部及以下层面工作交由学生党员来做,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党员干部队伍,激发和调动学生党员在支部建设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党建导师制度,为每个学生党支部配备一名党建导师,加强对支部工作的指导和把关;通过项目申报制度、提供专项支部活动经费、开展年度先进支部评比等举措,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支部特色活动的开展;定期举行支部活动交流报告会,拨专项经费资助学生开展党建课题研究,汇编《生环学院学生党支部创新活动成果集》,注重总结和延续,促进形成良好的支部传统。 在学院“创特色支部,育精英人才”支部工作方针的指引下,12个本科生支部、8个学生支部围绕思想建设、学生成才、党员先进性等内容开展主题明确、形势新颖、内容丰富、保持长效、亮点突出的特色活动,大大推进了学院整体的学生工作。 --改进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在党员推优中引入了入党答辩制,增进对重点发展对象的深入了解;出台党员发展的量化考核细则,为全面考核入党积极分子提供标准;在发展党员过程中采取“差额制”、“淘汰制”、“票决制”等,以实现“优中选优”,确保党员质量;通过制订党建联系人工作条例、实施党建联系人双选制度、建立党建热线等措施,规范和强化了党建联系人工作。 --提高学生党员教育成效。为增强支部成员的党员意识,开展了“每会一誓”、“政治生日”、赴革命根据地宣誓等活动;为督促支部成员查找不足、制订目标、不断进步,建立“党员成长档案”,推行“党员心语”、实行“预备党员考核制度”;各支部还充分利用两周一次的组织生活会,开展一系列学习交流时事政治和专业知识的活动,为支部成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相互交流和接受教育的平台。 --促进和谐支部建设。建设支部文化创建系统,进行理念设计、行为识别、视听识别,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增强支部团队的凝聚力;编辑“党建红宝书”、支部小党报、支部工作简报等,展现支部风采,促进支部运行规范化、制度化;建立支部工作博客,借助方便、快捷的网络技术,加强支部信息交流,整合优化支部资源;开展“爱心无限,希望永恒”结对助学活动、环保创新系列活动、走进敬老院为老人送温暖、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奥运知识宣传、诚信售报等为社会服务的活动,使学生党员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强化支部对所在班级的引领作用。各支部积极实施团队辅导计划,带动支部所在班级共同进步:支部推出“学习十七大精神,争做新时期党员”支部开放日活动、“学报告、看变化、谈感受、谋发展”学习十七大精神交流会等活动,带领所在班级和相关团支部开展理论学习;本科生支部、研究生支部互相合作,并运用专业教师党支部的资源,开展各专业本、硕、博团队辅导系列活动;建立“慷慨捐书,以资后学”学生党员红色书库,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研究生支部举办“感受科研学术氛围,争做才学兼备党员” 学术交流活动、实验室开放日活动、“科技发展,党员先行”学术论坛等活动,充分发挥研究生支部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带头作用。 --拓宽精英人才的培养渠道。学院通过深入开展支部建设创新活动,促进了学生党员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了精英人才的培养,使得学生党员在各方面都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在06/07学年的奖学金评定中,研究生党员占获奖研究生总人数的85%,本科生党员占获奖本科生总人数的近60%,而其中本科生一等奖获得者中学生党员比例更是高达72%;考取研究生或出国升学的07届本科生中,学生党员比例达75%;08届推免本科生中学生党员比例达85.7%;07届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中党员比例达100%,07届本科生优秀毕业生中党员比例达93.1%。
|
相关链接: | | 来源: | 生环学院 黄一岚 |
相关下载: | | 点击: | 247 |
| | | 2007-12-11 |